益生菌,能否成为“抗糖尿病”的一把利剑?

Date:2023-02-06

 

2022年11月14日是第31个联合国糖尿病日。糖尿病人的健康,关系到千千万万家庭的幸福和快乐。
 
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,具有发病率高、致残率高(并发症主要包括视网膜病变、肾病、周围神经病变、足部溃疡以及
自主神经病变等)的临床特点。当前,糖尿病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健康问题。
 

01糖尿病的患病人数正在不断增加

全球范围内,糖尿病患病人数已从2015 年的4.0 亿人增长至2021 年的5.4 亿人,IDF糖尿病地图报告预测,到2030 年,全球糖尿病患病
人数达6.4 亿人,患病率达11.3%,到2045 年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将达7.8 亿人,患病率达12.2%。
我国是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,患者数量居全球第一。糖尿病患者数量已从2016年的1.2亿人增长至2020年的1.3亿人,约占中国总人口
的10%。
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,2020年,中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1.9%,相比于2016年的10.8%,患病率总体呈不断上升的趋势。

02糖尿病患者的死亡人数较多

排除掉COVID-19大流行相关的死亡风险,2021年,估计有670万20-79岁成年人因糖尿病或其并发症死亡,占该年龄段整体死亡的12.2%。
大约三分之一(32.6%)的糖尿病死亡患者年龄不到60岁。

03糖尿病患者的医疗支出相当大

糖尿病目前仍没有彻底的治愈方法,给糖尿病患者带去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。2021年,瑞士在糖尿病健康领域上的人均支出
为 12828 美元,美国为 11779 美元,我国则为1173美元。
 

04肠道菌群与II型糖尿病

根据世界卫生组织(1999)的标准,糖尿病可分为 I 型糖尿病、II 型糖尿病、妊娠期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四类。
II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复杂,影响因素众多,涉及复杂的遗传和环境因素。其中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膳食结构及成分、吸烟、肥胖、久坐
的生活方式等,此外还与长期暴露于污染的空气有关,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。
值得注意的是,目前有大量证据表明:肠道菌群与II型糖尿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。
一方面,与正常人群相比,II型糖尿病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发现显著变化,而且与临床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。
另一方面,大量的动物和临床试验表明,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对Ⅱ型糖尿病有一定的改善作用。
但肠道茵群是通过何种机制对宿主的糖代谢造成影响的?此项问题尚不完全明确,其代谢产物的直接作用及对免疫系统、炎症反应的
影响可能是肠道茵群发生作用的关键。
在糖尿病与肥胖症患者数量日益增加影响下,需要进行新型降糖药物的研发,以替代当前可能引起低血糖、胃肠道症状以及体重增加
等不良反应的降糖药物。
益生菌在防治糖尿病过程中,具有以下优势
  1. 益生菌降糖效果具有持久性
目前在应用于糖尿病患者降血糖的药物中,多数药物会受到用药时间的限制影响。
但益生菌能够利用肠上皮细胞的粘附作用,来实现其长时间于肠道定植,一方面阻止致病菌以及毒素黏附,另一方面,增加肠道黏膜
屏障功能,继而预防糖尿病的产生。
  1. 益生菌在糖尿病防治过程中具有安全性
降糖药物作用效果快、降糖效果显著,但同时会导致低血糖、体重增加等一系列不良反应的发生。相比较来看,益生菌种来源于健康
人体肠道,以及传统发酵食品,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。
不过,总体来说,糖尿病机制复杂多样,个体之间存在着特异性,加之不同益生菌的作用机制及其效果也有所不同。因此,在临床投
入使用前,还需要多方综合考虑,并进行更为深入以及系统的研究与试验。

返回列表